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发展阻力
宏观经济发展放缓,中小微企业资金、人力、经营等压力提升。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是短期冲击:中小微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连接紧密,受外部不稳定因素提升,导致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时断时续,企业信心有待提升。宏观经济对中小微企业影响是全面的,工业、地产、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中小微企业聚集行业指数持续下滑,社会服务、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指数由升转降。
成本、资金、劳动力等面临难点:招工难、用工贵、融资难等固有挑战虽在政策帮扶下有所缓解,但整体经济发展偏弱;由于外部供应链周期延长、物料成本上浮,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提升。劳动力市场存在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大量普通劳动力对中小微企业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高技术人员存在短缺。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微企业破除阻力关键——突破企业发展瓶颈,降低外部环境依存度,构建长效竞争力
对中小微企业自身价值: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模式仍以外部政策引导和国家机构帮扶为主,部分中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等、靠、要”模式,单纯依靠政府支持促发展,而企业缺乏长效发展的内生因素,通过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从由外部因素驱动企业发展,转变为以内部能力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帮助中小微企业降低外部环境依存度,扩展企业生存空间。
相较大浪潮而言,中国企业的数智化转型比例仅为25%,远低于欧洲的46%和美国的54%。中国的企业分布是金字塔型的,但数智化转型进程确是图钉型的,大型企业踏浪而行,而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转型之路却步履艰难,技术、资金、运营三大问题阻碍了小微企业的数智化进程。
根据甲子光年今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问题前两项是疫情反复带来的困难与行业竞争加剧,小微经营者面临的主要经营压力来源前两项是经营成本与市场需求,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中最为重大的是生存和扩张,所有一切都指明,相比如何“活的更好”,如何“活下去”是中小企业当前更为关注的话题。
数据层面,去年12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达到两年来最低值,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均位于荣枯线以下,表明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承压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数字化能为中小微企业带来什么价值,可以从业务和管理两个方面来看
业务方面,数字化帮助中小企业在产品、供应链、服务以及营销领域增强竞争力。适用于中小企业的轻量、云化的应用提供一站式的业务与经营管理,以云化进销存为核心串联起采购、库存、销售出库、资金动态、维修管理等典型的业务环节;帮助中小企业以低成本实现多渠道接入,建立触点连接消费者,同时会员管理也是中小企业喜欢采用的模式。
管理方面,对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的价值更多体现在财税和团队管理。中小企业组织架构层面更有可能缺少完善的合规管理部门,同时往往没有条件聘用财税、风控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确保财税合规始终是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和红线。当前不少团队管理工具融入OKR等更适合中小型企业的管理方法,帮助中小企业建立效率与灵活性的管理优势。
以上所说的这些都是企业主动追寻的价值,但实际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往往并不出于单纯主动性的考虑。当企业被裹挟于数字化浪潮之中,逆势而行导致的结果是企业逐渐失去生态位与生存空间,所以数字化有时也是一个不得不的选项。
中小微企业数字化建设困境
在研究大量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并实地走访了若干企业后,我们发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遍具有以下特点:
成本受限,数字化基础薄弱。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到软硬件购买、系统运维、设备升级、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成本投入,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多数中小企业自身资金有限,生存压力大,对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 慢的数字化转型往往望而却步。
转型能力不足,数字化业务应用较浅。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在业务经营中初步应用了数字化工具,但是在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深度、产品设计数据跨部门共享、业务经营决策数智化驱动等方面存在较大不足。
转型路径不清晰,缺少长期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改造依托于资产数字化和数据资产化两个关键步骤,不仅需要预先投入,而且见效周期较长。很多中小企业不清楚是否能够通过转型真正解决业务痛点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对转型犹豫不决。
此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模糊而庞杂,缺少转型长期战略规划,大多定位不准、方向不清、路线不明,且缺少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导致实施路径与现有业务模式、流程重组、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设不匹配,转型步伐停滞不前。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适应未来发展的选择,但在转型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四不”问题:“不愿、不能、不会、不敢”。
不愿转
认知缺乏。工业数字化有两个核心:资产数字化、数据资产化。无论是将资产进行数字化整合,还是将数据视为生产资料,都是目前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缺乏的意识,不理解数据的问题尤为突出。“设备为什么要装传感器,为什么现在是这个解决方案,下阶段又换了重点?他们对数据运用,也许完全没概念。”王梓俊说。
业务惯性。不是不明白转型升级的好处,但眼下,没必要。中国制造企业已经习惯于过去几十年的粗放模式,不少中小企业的老板销售思维占主导,而非制造思维。提到增长,企业的第一反应大多是加投资、扩厂房、招劳工。
不能转、不会转、没资金、没技术、没人才,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中小企业做数字化转型,首先面临一个难题,企业自动化基础薄弱,按照传统的数字化转型做法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这些硬件性的改造投入会非常大。转型成本大、周期长、门槛高,这些问题是大家都面临的问题
当下很多工厂,基础设施如IT系统、OT系统老旧,可能连最基本的信息化都还未完成,在最基础的数据采集环节,没有自动化、标准化为前提,工业大数据的流线化制造、工业管理预测等推进极为困难。
工业互联网的风,的确吹得一些企业燥热,也有基础稍好的跃跃欲试。只是有的要么因焦虑贸然跟风,要么被推着往前走。但数字化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的投资和引入,不仅仅是试点个项目,解决个别痛点,更重要的是能力的获得。但大多数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有企业投入了资金接入了工业互联网,但一年半载后就没了就没用了,投入的资金也打了水漂。结果就是数据价值得不到挖掘,平台优化边际效益和节约成本的意义也未能体现。
不敢转
业内有不少大型企业的成功案例,但即使同行业,基本盘各异,大户人家的那一套,不一定适合中小企业。
没有参照物,率先下池塘,谁也不知道里面是大鱼还是玻璃渣,大概是不少中小企业的心声。
而且,数字化转型改造,不仅需要预先投入,且短期难有产出。以数据价值为例,其往往是一个“事后诸葛亮”的过程。
工业互联网项目效益周期短则3年,长则5年,这难以匹配中小企业1-2年的商业规划周期。
期望中的降本增效,不确定性太大,没钱没技术的小企业,舍不得做“无用功”,也经不起折腾。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数字化转型风险较大,中小企业难以承担转型风险,另一方面则是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能力较为薄弱,数字化转型相对困难。此外,由于中小企业普遍资产规模小,容易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转型资金不足也是制约其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一大因素。因此,如何让中小企业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数字化转型是关键。
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建设怎么搞?
在理解了小微企业数字化的重要性之后,下一个问题是:中小微企业如何建设数字化?
其实对所有类型的企业来说,无非“内功”“外功”两条线:
一要对内梳理好自己的需求并明确目前市场的供给状态,以制定包括目标、手段和具体实施时间在内的数字化计划。
二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和服务商,评估产品与需求匹配度、产品性能以及厂商的持续服务能力。
小微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在两方面都有不同于大企业的难点和需求,谁能满足这些需求,谁就能吃下这巨大的市场。
在内功,也就是内部需求梳理和明确市场供给上,小微企业——尤其是数字化经验不足的小微企业——的难点是对可选产品和服务不够了解。
先看离钱最近的营销和交易环节。
随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其业务种类不断丰富、业务数量不断增多、订单数量不断增加,订单管理和销售管理类的软件可以有效帮助小微企业减少管理成本、缩短销售周期和提升客户留存率。
以某计算密集型企业为例,其业务是提供信息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系统集成等服务。通过某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不仅可以统一管理所有客户需求,还能通过字段设置快速查找跟进记录、相关介绍、合同金额、报价单等的客户资料,并与财务、供应链、仓储、项目管理等其他软件打通。服务客户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企业的发展才可持续。
再看中后台层面,数字化能解决的是沟通、协同、人事、财务等流程需求。
很多人认为,小微企业不需要内部数字化:吼一声就是沟通协同,一个HR就能筛完100份简历,财务记得提醒老板审批即可。
但实际上,管理和沟通的问题并不会因为公司规模小就不存在。
以人事环节为例,越是初创企业,人员流动率越大、各部门职责划分越不明确、管理体系越不完善、招聘难度越大。此时,数字化工具可以有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比如,一个便利店到底需要雇佣多少个员工?假设工作量只需10人/天,如果凭店主的经验,雇佣了11人/天,一年就无端增加了365*10%的人力成本;如果使用了智能排班系统,根据工作量精确安排员工的人数和工作时间,则不会产生该问题。
最后看开展新业务可能会用到的数字化手段,比如线上店铺、线上直播等。
以大众点评为例,某线下餐馆如果入选大众点评必吃榜,浏览曝光量同比增加681%,线上交易总额会平均增长51%(2018年数据)。
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三步走”
数字化是基于大量的运营数据(信息化系统记录的数据),对企业的运作逻辑(管理经验)进行数学建模、优化,反过来再指导企业日常运行。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机器学习”的过程,系统反复学习企业的数据和运营模式,然后变得更专业和更了解企业,并反过来指导企业运营。
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点则在于,许多企业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生产、服务和管理进行信息化数字化处理。
所以现在不少企业也借助于软件实现数字化,客户管理用CRM系统,生产管理用ERP,办公管理用OA,人力管理用HR系统等等。
针对小微企业的通病,数字化转型能为小微企业带来哪些帮助呢?小微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呢?小微企业做好数字化转型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是针对以上小微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建立先进的小微企业管理体系,夯实基础、不断升级。“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数字化转型的“米”就是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创始人要亲力亲为,深入到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及时发现问题,并努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逐步完善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和监管体系。然后再将这些管理制度、流程和监管体系转化为数字化工具,以达到全面、透明、及时的数字化管理效果。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及时补漏。
第二步:循序渐进,从低配版数字化体系做起。不能让数字化转型成为小微企业负担,不盲目攀比、求大求全,寻找既省钱又高效的数字化工具。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的几个重点:产品、营销、财务和人力。产品和服务是核心,树立“踏踏实实帮助社会和客户解决一个痛点就是成功”这样的经营理念,通过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升级上不断精进。华为当初花费40亿向IBM公司学习了集成产品开发系统(IPD),并且大获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营销方面,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感觉都在发力,但是杂乱无章,孰好孰坏无法及时分辨,从而浪费大量时间和宝贵资金。营销手段的使用与数据分析相结合往往能产生奇效,那种营销方法和渠道效果更佳,用数据说话,并且做到及时性和可视化,这能为小微企业生存发展争取宝贵时间和节省可贵资金。财务、人力管理的流程管理和检查监督更多让数字化工具去执行,及时生成、及时查看。
第三步: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不断优化管理体系和升级数字化工具。企业经营是动态的、流动的,不是静止的。所以需要不断改进数字化工具,与时俱进,应变而生。
事实上,目前中小微企业各层次的数字化需求,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
这就到了下一步——外部采购的选择。
在这一环节上,很多小微企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第三方软硬件厂商更偏好服务大企业,对于赚钱少的小微企业不关注。
某零售行业数据服务商就直白地表示:“我们只做大企业,小微企业的沟通教育成本太高了,预算又低。”
即使愿意和小微企业做生意的厂商,可能也存在后续服务乏力的情况,导致小微企业买来了产品却用不顺、用不好。
因此,在选择必须要外采的高端IT设备和复杂系统的供应商时,小微企业不仅要看产品与服务本身的性价比,还要注意供应商的配套服务能力——整体的咨询规划和持续的运维支持。
很多小微企业对数字化建设 “望而却步”的原因是,公司内部缺乏专业人才,一不知何时买,二不知买什么,三不知如何部署,四不知出了问题怎么办。对他们来说,买服务和买产品同样重要,他们对外部咨询和运维支持分外渴求。
为了更好适应小微企业IT市场的特点,不少厂商也越发重视打造自己的服务能力。
软件层面同理,这也是国内的软件、SaaS厂商都开始引入“客户成功”这个概念的原因。
通过“客户成功经理”,即在产品之外向客户提供的全程指导咨询服务的顾问人员,SaaS厂商可以继续服务已经实施交付的客户,解决新需求、推动产品迭代,以促成客户续约和增购,只有如此,才能打平获客成本,从而获取利润。